Peter Barcaba,奧地利鋼琴家,維也納國立音樂大學教授。
-
路德維?!し病へ惗喾遥↙udwig van Beethoven,1770年12月16日-1827年3月26日)德國著名的作曲家、鋼琴家、指揮家,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。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、35首鋼琴奏鳴曲(其中后32首帶有編號)、10部小提琴奏鳴曲、16首弦樂四重奏、1部歌劇、2部彌撒、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,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、藝術歌曲、舞曲。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,因此被尊稱為樂圣。
貝多芬在8歲(1778年)時就能在科隆登臺演出,11歲就在劇院樂隊演出,13歲就成為風琴師,并發表了3首奏鳴曲。從1796至1800年,整整4年,貝多芬的耳鳴日夜作響,這是耳聾的前兆。貝多芬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,老年耳朵失聰。他創作的音樂作品有《月光奏鳴曲》、《C小調第5交響曲》等。
偉大的作曲家只在人世間停留了57年,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。貝多芬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、9部交響曲、5部鋼琴協奏曲、小提琴協奏曲、三重協奏曲和弦樂四重奏。帶Op編號的作品有138部。至于帶有WoO.標簽的作品則有205部,表示該作品是“Werke ohne Opus-Nummer”(不帶Op編號的作品),這些作品雖然有很多在他生前都被發表了,但是他并不認為這些作品值得配上一個Op號。而比較少見的是帶“Hess”編號的作品,共14卷,這些作品是由瑞士作曲家威利·黑斯(Willy Hess)為貝多芬作品全集作出的補充。
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,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,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,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加以概括。正由他的英雄性史詩般的交響曲創作,恰恰符合了這一革命時期人們的精神需求,所以貝多芬的音樂在當時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接受與肯定,人民也將“樂圣”,“歐羅巴之巔”的稱號賦予給偉大的貝多芬先生。他的作品既內容豐富,同時又易于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。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,斗爭和勝利,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,鼓舞著人們的斗志,在如今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。 -
從18世紀開始到19世紀初,這一時期是音樂史上所謂的“古典時期”,這時期的3位代表人物就是海頓、莫扎特與貝多芬。貝多芬總結了古典時期的精華,將音樂帶入另一階段的“浪漫時期”,他的音樂不像海頓或莫扎特大多是應貴族與宮廷的要求而作的,他擺脫了對貴族的依賴,是第一位為自己、為情感創作音樂的作曲家,因此他的音樂不再只是音樂,我們可以聽到更多作曲者所要傳達的情感、意念、景象和情緒。
貝多芬在音樂上的貢獻是無人能及的,他像是一位揮舞著旗幟的領導者,在音樂領域上拓展了許多的可能性。在音域與力度方面,他將音樂擴展的極致;在旋律方面,他的旋律單純但具有絕佳的情緒表達功力;在和聲上,他所使用的和弦能由簡單的手法創作出最震撼的效果。最后在情感的表達上,他的音樂往往有最直接的表白,將痛苦、喜悅、驚恐、歡愉、悲痛與幸福的情緒自由自在地呈現在音符中。
他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,將所有時代與他個人所遭遇的不幸,都凝聚成不朽的樂章,這片音樂的光芒是人類的珍寶,他通過音樂好像在告訴我們:“奮斗吧!不管能不能戰勝命運之神,只要你曾用盡全力與之搏斗,就已盡了做人的本分,肯定了人類的尊嚴?!?br>《命運交響曲》"